一、存储系统基本概念

1.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

image.png

2. 存储器的分类

(1)按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

3.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1)存储容量

二、主存储器

1、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1)基本元件

(3)寻址方式

(4)主存储器的组成部分

2、DRAM 和 SRAM

(1)比较

SRAM DRAM
主要用途 高速缓存 主机内存
存储信息 双稳态触发器 电容
破坏性读出 非,即使信息被读出后,它仍保持其原状态而不需要再生
需要刷新 不要 需要
送行列地址 同时送 分两次送
运行速度
集成度
存储成本

image.png

(2)DRAM 的刷新

1)刷新的概念

3、只读存储器 ROM

(1)ROM 的特点

4、多模块存储器

(1)概念

(3)多体并行存储器

由多体模块组成,每块都有相同容量和读取速度,各模块都有独立的读写控制电路、MAR 和 MDR,既能并行工作也能交叉工作

1)高位交叉编址(顺序方式)【竖】
2)低位交叉编址(交叉方式)【横】

5、主存储器与 CPU 的连接

(1)连接原理

(2)主存容量的扩展

1)位扩展法
2)字扩展法
  1. 线选法
    • $16 K 8 位$的存储器 = 2片 $8 K8 位$的存储器
    • 地址线是 $A0$~$A{12}$ 共 13 位,译码线是 $A{13}$ 和 $A{14}$ 共 2 位
    • 由片选信号来区分各芯片的地址范围
    • 当 $A{13}$ 为 1 时,第一块工作,$A{14}$ 的 CS 必须为 0
    • 谁工作,数据线就接送谁的数据,即将 CS 设置为 1
    • 2 位二进制时:只能利用 01,10
      image.png
  2. 译码片实现
    • 有 4 块芯片,不需要 4 条线而只需要两条
    • 地址线是 $A0$~$A{12}$ 共 13 位,译码线是 $A{13}$ 和 $A{14}$ 共 2 位
    • 2 位二进制时:可以利用 00,01,10,11
    • 【译码器】一个二进制转十进制的物理元件,将左边三根地址线表示的二进制意义映射到右边十进制的选通线
      image.png

比较
image.png

3)字位同时扩展法

三、外部存储器

1、磁盘存储器

2、固态硬盘 SSD

(1)原理

(3)读写性能特性

四、高速缓存存储器

1、Cache 的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2)局部性原理

(3)读写过程

  1. CPU、Cache、和主存三者的读写关系
    • Cache 会从主存中一并读取目标数据以及附近空间的数据
      【通常以块为单元取出】【速度如图需要 1000 ns】
    • CPU 要取数据会优先从 Cache 中读取,因为速度快
      【速度如图 5 ns】
    • CPU 计算完后,会把数据再次返回给 Cache
      【速度也是 5 ns】
      image.png
  2. 整个过程全部由硬件实现

(4)性能分析

设 $t_c$ 为访问一次 Cache 所需的时间,$t_m$ 为访问一次主存所需的时间

(5)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Cache-主存映射方式

(1)全相联映射

(2)直接映射

优点

(3)组相联映射

例题

  1. 假设主存容量为 512 KB, Cache 容量为 4 KB, 每个字块为 16 个字,每个字为 32 位
    • Cache 地址为多少位?可容纳多少块?
    • 主存地址为多少位?可容纳多少块?
    • 在直接映射方式下,主存的第几块映射到 Cache 中的第五块(设起始字块号为 1)
    • 画出直接映射方式下主存地址字段中各段的位数
  2. 假设主存容量为 $512 K16$ 位,Cache 容量为 $409616$ 位,块长为 4 个 16 位的字,访存地址为字
    • 在直接映射下,设计主存的地址格式
    • 在全相联映射下,设计主存的地址格式
    • 在二路组相联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的地址格式
    • 若主存容量为 $512 K*32$ 位,块长不变,在四路组相联映射下,设计主存的地址格式

3、Cache 替换算法

(1)随机算法

(2)先进先出 FIFO

(3)近期最少使用 LRU

(4)最不经常使用 LFU

4、Cache 写策略

(1)写命中

1)全写法【写直达法】
2)回写法

(2)写不命中

1)写分配法
2)非写分配法

(3)多级 Cach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